2023-01-19 11:06
来源:本站
杨凌示范区慈善协会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示范区慈善事业巩固提高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和慈善事业新形势,我们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以疫情防控募捐、乡村振兴专场、陕西慈善周、运用网络技术、积极争取域外慈善资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运用网络平台,全年共募集善款善物(折价)共计721.5万元,共实施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等十大慈善项目,投入款物603.5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8000余人次。协会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现将协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慈善募捐主渠道,强化网络慈善新业态
募集善款善物是慈善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协会齐心协力创新募集方式,拓展募集渠道,做好常规募捐,抓好重点募捐,推动项目募捐,以乡情为纽带,动员村社居民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机关工作人员奉献爱心,为本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募设互助基金,重点强化网络慈善新业态。全年接受各类善款善物达到721.5万元,其中含捐赠物资折价282.93万元,争取域外捐赠资金156万元,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筹款285万元,争取慈安便民桥建设项目款100万元,其中捐款在万元以上的单位33家,有效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
网络慈善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慈善公益的新业态。网络慈善将慈善需求与社会爱心互联互通,以“小额大众,跨越时空,异地支付”的优势,为社会爱心人士搭建快捷便利的行善平台。全年线上筹款285万元,其中“乡村振兴·陕西专场”网络筹款84.9万元,参与人数12316人;“陕西慈善周”网络筹款30.48万元,参与人数9086人;支付宝公益平台网筹148万元;日常筹款21.62万元。今年的网络慈善社会公众参与人数、网筹善款均创历年新高。
二、提升慈善幸福家园疫情防控能力建设
为了落实好省慈善协会关于支持全省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建设的通知精神,推进慈善幸福家园的创建实施,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着力提升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疫情防控能力,协会在省拨付15万元的基础上再拿出近30万元,先后三次为全区74个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配发电动喷雾器273台、立式红外测温仪402台等防疫物资折价38.13万元,发放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志愿者培训费6.37万元,发放款物合计44.5万元。有力地支持 了杨凌示范区所有慈善幸福家园村社(区)疫情防控能力提升和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元月份协会通过支付宝平台设计“紧急驰援西安抗疫”网上筹款项目,线上线下筹款26万元,其中向西安市慈善会转账捐赠10万元,转换成抗疫物资16万驰援西安疫情防控。2月份省慈善协会向协会捐赠物资及药品价值60.16万元,重点支持慈善幸福家园基层卫生院、卫生室。3月份我区疫情防控工作严峻,陕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捐赠价值100万元燃油,支持杨凌疫情防控工作。协会积极与示范区民政局、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紧密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全年共计接收发放防疫款物194.08万元。
三、提升项目实施能力,开展帮扶资助
慈善助学 联合西安市杨凌商会、示范区福利彩票基金支持对考入大学的困难家庭新生共资助75人,发放助学金25.1万元。思可爱心基金全年资助区内中小学生及大学生37名,发放助学款2.1万元。王鸣教授设立的“扶贫奖学金”资助杨凌职业技术学院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款6000元。
爱心关照·慈善帮困 联合示范区养老经办处、示范区总工会、杨陵区总工会慰问国有企业的特困老职工15人,发放帮困资金3.6万元。母亲节联合杨陵区妇联等单位为全区20名贫困母亲发放慰问款物7000元。杨凌朝阳医院实施“爱心复明 眼病救助”项目,为杨陵、武功、周至等周边县区的白内障患者108人,救助8.78万元。
“三大节日”慰问“三大节日”共计慰问1643户(人),发放慰问款(物)57.79万元。其中春节慰问救助城乡困难家庭378户,发放慰问救助款物共计25.93万元。六一慰问全区少年儿童710名,发放慰问款物15.2万元,覆盖全区26所学校、幼儿园。中秋重阳慰问城乡困难老人555人次,发放慰问款物16.66万元。
关爱退役军人 建立了示范区退役军人关爱基金50万元。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年内分两批共慰问困难退役军人9人次,发放救助金7.3万元。
慈安桥项目 省慈善协会连续两年对慈安桥项目拨款100万,协会与两级交通部门协调同意在揉谷镇新集村、陵东村,五泉镇夹道村,杨街办北杨村,选址建设慈安便民桥,配合交通部门做好慈安便民桥建设项目落实实施。
精准扶贫 配合示范区杨陵区两级扶贫办,对低收入困难家庭、残疾人困难家庭、退役军人困难家庭、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困难家庭及因疫情造成困境的205户(人),发放扶贫款物12.53万元,实现了对扶贫户的继续帮扶,做到精准到户到人。
大病住院个人自付金额较大,造成家庭困难的各类大病救助266人,发放救助金163.9万元。其中协会大病救助150人,发放救助金25.2万元;支付宝平台大病救助116人,发放救助金138.7万元。
四、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慈善文化
借助网络、报刊、微信、抖音等媒体新手段,创新宣传方式,激发社会正能量。精心筹划“乡村振兴·陕西专场”、“中华慈善日”、“陕西慈善周”等系列慈善文化宣传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大力宣传为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讲好杨凌慈善故事。协会自办《杨凌慈善简讯》共发行8期,反映慈善工作动态。在示范区管委会官网、协会网站和公众号发布《捐赠公告》6期、发布慈善信息30多条。宣传栏更换2次。《杨凌时讯》以及新媒体报道慈善活动信息10多条。其中我会报送的“善心涌动农科城”宣传稿件获得省慈善协会慈善宣传优秀奖。2022年二季度陕西好人榜,协会顾问李成义荣获“助人为乐”陕西好人荣誉称号。协会为全区74个村社(区),全区的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征订《慈天下》杂志150份。
五、壮大志愿者队伍,服务活动形式多样
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他们是推动慈善普及的有生力量。目前慈善志愿者团队104个,志愿者1万多人,服务群众5万多人次。队伍覆盖杨凌示范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村社(区)。志愿服务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慈善工作,在助学助残、孝老扶孤、济困帮扶、义演义诊、理发餐服、环保绿化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在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抗疫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大”节日期间,慈善志愿者深入村社(区)、街道、福利院、学校等积极开展志愿慈善义工服务活动,帮扶群众5000多人,3000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端午节前夕杨陵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27家爱心企业人士募集善款3.12万元,举行“粽情端午节 感恩公益行”活动,深受群众称赞。“九九”重阳节常务理事张昌生为杨凌1521名环卫工人、区福利院、北杨村慈善幸福家园老人免费送上价值4563元的水饺。“爱为宝”志愿服务队,全年向省慈善协会发展中心运交废旧衣物49.81吨。
3月份杨陵惠仁医院志愿服务队获全省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五泉镇志愿者马文慧获全省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杨凌高新三小“关爱儿童之家”项目获全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杨凌老城一锅羊蝎子火锅店获全省“一元关爱”先进单位。年末对捐款万元以上的单位、千元以上的个人,和支持示范区慈善工作的党政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表彰,激励更多的人支持慈善事业,共表彰志愿者团队39支、先进志愿者个人222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
六、学习二十大精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担负慈善新使命。协会组织全体党员、慈善工作者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撰写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组织部在“杨凌先锋”微信公众号上组织的全体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线上答题活动,两名党员答题得分靠前,受到表彰。10月份协会党支部被示范区两新组织党工委授予四星级党组织荣誉称号。年初协会获得杨陵区民政局中国社会组织评估3A级,是全区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社团组织。
协会切实发挥慈善职能,坚持依法治善、依法行善、公开透明、规范简便的工作要求,对申请救助的困难群众及时给予帮扶。要求工作人员虚怀若谷,热情接待各界人士,无论捐赠多少,都登记开票,按月按季度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实事求是,拒绝追求虚高指标。坚持反腐倡廉,落实八项规定,做到警钟长鸣。坚持团结协作,用制度管人管事,争创一流业绩。协会新制定和修订了捐赠票据和现金管理、受助人信息收集规定、接收捐赠物资管理、工作人员薪酬社保津贴规定、协会印章管理办法五个规章制度。保证了协会的各项工作有序规范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公信力。增设财务专业公益岗位1个,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认真做好财务审计工作和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监事会、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管好用好每一笔慈善款物。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协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党和政府及社会对慈善工作的要求还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慈善宣传力度不够;二是慈善资金的筹集和救助有待提高;三是慈善项目实施能力有待加强;四网捐项目运作还需创新完善。2023年,我们将围绕杨凌示范区工作大局,主抓“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提升募捐劝捐能力,多方筹集慈善资金,创新募集方式,确保稳步增长;二是规范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实施能力,抓好项目落实;三是弘扬慈善文化,大力推进网络慈善;四是加强自身廉洁清正、强化使命担当,凝聚人心和力量提升合作共事能力;五是加强基层社区村慈善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我们再接再厉、携手奋进,为构建和谐杨凌作出应有的贡献。
杨凌示范区慈善协会
2022年12月30日